柳州福滔微波设备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婴幼食品:“假洋鬼子”抬身价 高价不一定高质

编辑:柳州福滔微波设备有限公司  时间:2018/06/26
食品安全的问题越受关注,高质高价的产品就脱颖而出,其中有两种产品更是所向披靡。一是婴幼儿食品,另一个则是有机食品。但其中鱼目混珠的事件也层出不穷。借助最流行的食品潮流为产品虚拟身世提高售价的消息屡屡发生。近期,“假洋品牌”扎堆婴幼儿食品市场,“贴牌奶粉”成新金矿;而假有机蔬菜也不断被媒体曝光。

多个“洋品牌”特供大陆市场

在几大传统洋奶粉品牌在国内市场信步游走的同时,一些新的洋品牌也开始进入消费者视野。近期,就有联想投资入股的品牌“纽瑞滋”被爆是“假洋鬼子”。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业内类似的产品不少,“贴牌奶粉”甚至已成为一股新的吸金风潮。

不过,纽瑞滋创始人刘宁承认,该品牌只特供中国大陆,“原因很简单,新西兰只有400万人口,出生率也不高,从商业价值来讲不值得去运作。另外,欧美乳制品市场已基本饱和,中国市场则潜力巨大,因此纽瑞滋产品只在中国销售”。

相对于纽瑞滋此次高调坦承身世,此前几次婴幼儿营养品行业类似的事件则要扭捏许多。稍早前,就有媒体披露,法国合生元公司是在2008年成立的,是在广州合生元的“法国身份”受质疑之后。还有“美国施恩”也是被媒体曝光未在美国监管当局注册后承认施恩公司包括施恩品牌完全由华人拥有。

但这两起让当事企业差点“hold”不住的事件并没有让后来者吸取教训,反而成为一条“点金之路”。公开资料显示,同样重量的奶粉,纯国外进口的“贴牌”奶粉价格,相较从国外进口奶源,在国内进行加工的洋奶粉,其价格要相差了近50%,相较国产奶粉,其价格则更是高出许多。

有开孕婴店的网友整理了部分国内“特供”的洋奶粉名单显示,目前经消费者验证的中国大陆专供洋奶粉,有美国育英博士、法国贝登、新怡奶粉、澳洲迈高、美国努卡、新西兰纽贝斯特、钮之健等。

假有机泛滥或将终结

有机,是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出情况下,不少消费者的新绿洲。然而这片新蓝海未必清澈,最近各地媒体纷纷爆出,除了一些品牌自我标榜有机外,不少获得有机认证的机构出品的食材其实也是“假有机”。

日前,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以假充真“有机菜”》,报道山东济南一些大超市高价售卖的有机蔬菜并非有机,化学农药、化肥仍在源头使用。而有“中国有机蔬菜第一县”之称的山东肥城,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市有机蔬菜面积已达到17.8万亩,是全国发展有机蔬菜最早、面积规模最大、编制规划最先、加工出口最多的县市。但有媒体调查显示,以当地乡乐园有机蔬菜为例,其种植面积只有30亩却被吹到6000亩。且根据记者现场所见,种植环境远达不到有机标准。

《新京报》报道称,在山东济南市银座超市马鞍山人防店中,一款“农圣庄园”牌扁芸豆包装上原本没有“有机”字样,但在超市价签上,这款扁芸豆的商品名称却变成了“农圣庄园有机扁芸豆”。还有的食品包装上只贴了“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但没有认证机构的标志。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利客隆”超市发现,“德伟有机八宝米”的包装上就没有认证单位。不仅如此,还有的“有机食品”认证已过期或撤销。山东多家超市中均有销售的“山东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生产的多种有机食用菌,各种认证标注齐全,并标明有机认证证书编号。记者据此上“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网查询发现,证书状态显示“撤销”。

种植有70亩有机蔬菜的上海某公司总经理戚志勤对媒体直言:“按照严格的有机食品标准与规范,中国99.8%的有机食品生产厂商根本达不到要求。”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副会长陈日远更是直言:“有些有机农场,一听选址在南沙、东莞,就知道不可能种出有机产品,必须与城市有一定距离。”

残酷的现实使健康的朝阳产业蒙灰。最近针对有机食品出现的问题,相关媒体进行了网络在线调查,资料显示在1421人中,就有73.8%的消费者表示有机食品存在认证不规范的问题,还有66.9%觉得有机食品普遍造假,而62.8%则认为有机食品名不符实。

不过,这种情况有望在今年得到改善,三月一日,国家认监委执行新的有机认证标准,有机产品将携带唯一编号来让消费者更容易识别,原有认证的企业60%被取消认证书。而有机产品认证的新规则也将同步实施,规范市场的混乱状况。上海多利农庄主张同贵在微博上透露,新的要求非常高,刚执行八天,已接受三次相关部门的现场检查。超市里原有的有机品牌,也大都不见了。但同时,行业更规范了,企业的成本也更高了。

-专家说法

谁说高价一定高质?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教授张和清认为,“三鹿奶粉事件”唤醒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公众逐渐意识到,要通过什么样的耕作生产,才能吃到好东西。

但是,意识的觉醒不代表消费的理性。在婴幼儿食品领域,过分信赖进口品牌,在日常食物消费上,对有机概念了解不清。使得消费者误以为“高价的就是高质”,甚至在一些食品领域,流传“新品不定高价就卖不动”的观点。连连爆发的身世造假,身份揭穿之后的群情激奋,花大价钱还买不到好东西的指责,印证了不少产品“无它,贵”的市场策略,在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极度不信任的环境中,以高价为卖点的方式抓住了畸形的消费心理而大行其道。

东方艾格乳业分析师陈连芳认为,国产乳制品频频爆出问题,使消费者青睐国外原料制成的乳制品,是“假洋鬼子”出现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些公司在国外注册,却在国内生产或分装奶粉,是彻头彻尾的披着“洋皮”的国货。而这些品牌的产品往往销往二三线城市,利用的则是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同样导致有机食品受阻。有机认证制度的不完善,消费者和种植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让消费者对所有的有机产品都产生怀疑。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副会长陈日远认为,截至去年11月,有机认证资质的单位减少到24家,这个数字不足以形成良性的促进,因此导致认证缺乏可信度。此外,不少有机蔬菜是政府支持的项目,与政府行为关联,导致标准也无法严格执行。“而现在广东有机农业最大的问题是诚信。”